发布时间: 2020-11-20 来源: 中心办郭东力 访问量:1265 字体: [ A- A+ ]
11月19日下午,忻州市举行全员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由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忻府区人民政府、忻州市卫健委承办,市直各医疗卫生机构协办。
演练时间
2020年11月19日
演练目的
为提升全员核酸采样检测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时,力争5-7天内完成全市300多万常住人口的采样及核酸检测目标,迅速筛查出辖区内全部阳性病例,及时采取精准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传播风险。
演练原则
按照“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级实施,任务明确、责任清断,组织有序、确保安全”的原则,由忻府区政府统筹辖区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演练各项工作,播明街道具体实施本区域内居民动员、采样组织、秩序维持、场地消杀等演练具体工作。
演练内容
采样点设置、釆样组织、个人防护、体温异常处置、1:10混采登记、1:10混采操作、样本转运、采样点消杀、演练评估等。
演练开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及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落实“四早”措施,加强社区精准防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开展本次演练。
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培雄,忻府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闫秀斌,忻州市卫健委主任贺贵平,忻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栗新,忻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李鹏飞,忻州市中医医院院长俞立进,忻州市儿童医院院长魏斌,忻府区卫健体局局长李文田等领导出席本次演练活动。 各县(市、区)分管副县长、卫健体局局长、疾控中心主任、医疗集团院长观摩演练。
演练进行时
1. 模拟事件
某日,在忻府区新冠肺炎“应检尽检”人群筛查中,某街道核酸检测结果发现一例阳性,迅速将其转运至定点医院就诊。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区疾控中心立即展开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其密切接触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全部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核酸釆样检测。在密切接触者中检出8例核酸阳性病例,其中6例诊断为确诊病例,2例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经专家组研判,达到聚集性疫情标准。
忻府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决定立即启动我区全员新冠核酸釆样检测工作,根据风险等级,釆用10合1混采检测技术。区疫情防控办公室向各街镇、相关部门下达启动我区新冠核酸检测紧急命令。各街镇连夜设置分区、搭建帐篷、准备物资并通知居民知晓和参与核酸检测。
釆样点设置有测温区、等候区、釆集区、缓冲区和临时隔离区,共设5个釆样通道。
釆样场所工作人员由街道、公安、卫生、环卫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个部门组成,每6小时为一班,每班次30人。
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居民陆续进入现场。
为保证受检人员单向流动,严控人员密度,等候区、釆样区均设置“1米线”标识,确保所有受检人员在整个受检过程中保持安全。
2. 体温监测
参加核酸检测的受检人员,在排队进入等候区前,先进行体温测试。工作人员手持体温枪对每个受检人员进行额头温度测量。
体温高于37. 3摄氏度,受检人员进行二次体温测试,在临时隔离区休息十分钟后工作人员用水银温度计进行腋下测温,如体温低于37.3摄氏度,即进入等待区进行下一步核酸检测;如体温仍然高于37.3摄氏度,被检受检人员戴好口罩由120救护车转送至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随后临时隔离区由消杀人员对其环境、物体表面及垃圾等进行消毒。
3. 信息登记
信息采集工作非常重要,必须确保准确高效,保证受检者信息与标本一一对应。
本次演练釆用新冠标本智能化信息登记系统,受检人员出示身份证,工作人员查验身份证,在身份证背面粘贴条形码,录入受检人员电话号码,使用电子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该项措施有效减轻工作人员信息釆集压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 核酸采样
核酸釆样检测能够早期发现潜在传染源,将核酸检测阳性者第一时间隔离治疗,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重要手段。
在全员核酸釆样中,低风险地区可按照10:1、中风险地区可按照5:1的方式进行混样检测标本釆集,高风险地区及重点人群要按照1:1的方式进行单样检测标本釆集。
此次模拟事件中,疫情发生地点属于低风险区,釆用10合1混釆技术,开展全员核酸检测。10合1混釆检测技术用于应对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筛查工作意义重大,有助于快速阻断可能发生的疫情传播,在大幅度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均耗材成本、人力成本及时间。
询问受检者相关信息,确定没有问题后对受检人员进行核酸釆样。
受检人员头部微仰, 嘴张大,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扁桃体。查看粘膜是否完好,有无出血、感染及溃疡,有无食物残渣。釆集人员将拭子越过受检人员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
操作完毕后,将拭子头置入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釆集管的液体中,弃去折断后的拭子杆, 旋紧管盖,防止溢洒,将釆集管置于釆样标本袋内。
每例釆集后釆集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
釆样医护人员连续工作6小时后需要进行交接班。交接内容包括:釆样数量、釆样人员信息、釆样注意事项、剩余物资等信息。
交接完毕后,交班人员进入缓冲区,脱防护服。
5.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医护人员进入感染区域安全的重要保障。现场根据可能暴露的风险选择合理的防护装备。
穿防护服要按严格的规范顺序进行。
在实际工作中,脱防护服也尤为重要,如脱摘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
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手消毒。
在脱防护服的过程中,小心地由内向外进行翻卷,整个过程动作轻柔,避免产生气溶胶。每摘取一次防护用品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手消毒。
脱下来的一次性物品置于医疗废物袋中,同时需扎口并张贴标签,标签需记录场所、名称、时间信息。
6. 样本核对与转运
随着样本的增加,釆样组工作人员与疾控工作人员需进行样本交接。
样本接收人员与转运人员核对标本数量和信息,将核对后的釆集管放入消毒容器内,双方签字并做好记录。
工作人员每6小时一班,釆样点单日釆样2160份,完成预期釆样数量。
7. 医疗垃圾处理
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釆集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消毒,对医用垃圾袋釆用鹅颈结式封口,再次放入专用垃圾袋双层分扎,再次进行鹅颈结式封口。
喷洒消毒粘贴医疗废物标识签,注明医疔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日期。将垃圾放入垃圾转运车,由垃圾转运车送往医疗垃圾暂存处。工作人员对暂存点的垃圾进行消毒。
为防止医疗废物遗失、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垃圾暂存点工作人员与环保及环卫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双签字交接。
交接完毕后,医疗废物由环保及环卫部门工作人员装入医疗废物转运车,送入医疗废物指定地点。
8. 消杀
消杀工作至关重要,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样品转运结束后,消杀人员依次对釆样场地的环境及物体表面、垃圾等进行消毒。
待消毒结束后,消杀人员由内向外边消毒边退出。
演练圆满完成
经过连续奋战,我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面完成,所有样本全部检测完毕。下一步,我市将以这次演练为契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防控办的工作要求,继续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压实“四方责任”,加强监测预警和疫情风险评估,落实“四早”措施,坚持及时发现、 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确保全市社会稳定人 民健康。
最后,忻州市疾控中心主任栗新对本次新冠病毒核酸釆样检测应急演练进行了精彩点评:一是组织有序,部署周密。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演练活动高度重视,郑书记、朱市长、王市长都有批示,并亲自过问,忻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参演,各参演单位认真落实演练部署,迅速集结队伍,投入人力物力,此次演练活动真正做到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为迅速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成功经验。二是方案具体,责任明确。此次演练方案源于实际又高于实战,不仅涉及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而且涵盖了病毒采样送样处置的各个环节和全部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分工合作,无缝衔接,影像传输通畅,解说清晰到位,动作规范熟练,方案符合实际,现场警戒、分区、布局科学合理,将操作流程完整的表达出来。三是场景形象,贴近实际。能够准确把握演练全过程的进度与工作强度,为实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她强调,在本次演练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毕竟是一次模拟演练,参演人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演练结束后,各单位要通过此次演练活动有所收获,认真总结经验,拾遗补缺,指导实践,完善预案,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水平,强化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实操技能。疫情无情,生命无价,全球疫情持续恶化,境外“倒灌”风险持续加大,疫情防控任重道远,提升能力势在必行,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培训演练,历练队伍,熟练技术,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原则,严把“境外输入、省外输入、冷链输入”三个关口,严防死守,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共同营造专业防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良好氛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来源:忻州疾控
编辑:薛海红
审核:张庆